“胡说!妹子生的孩子,咱每一个都喜欢!”朱元璋虎目圆瞪。
马皇后故意问他:“怎么,之前不是你要打老四的吗?这时候又喜欢他啦?”
朱元璋看看在朱标身后呲着个大牙看他的朱棣,心中一梗,但还是说道:“这小子只要不造标儿的反,他就是咱喜欢的儿子!”
“看吧!母后!大哥!父皇他就是偏心!”朱棣大声叫道。
朱元璋瞪向这个不省心的儿子:“那你说,你大哥温和仁善,治国理政从不出错,你说,你要是朕,你偏心谁?”
朱棣脱口而出:“当然是大哥!父皇你和二哥三哥加一块我也偏心大哥!”
随后得意道:“哼哼,大哥也偏心我!父皇你一定比不上!”
朱标很无奈,他夹在父子俩中间,看着这俩斗气斗成乌鸡眼,安抚哪一个都不是。
不是,你俩打嘴仗为什么要把他牵扯进来!
母后救命啊!朱标用眼神向马皇后求救。
说起朱棣,自然是绕不过他的这位太子大哥的。
朱标可以说是历朝历代,所有的太子中,地位中最为稳固的一个。
朱标出生的时候,朱元璋已经二十七岁了,对于古代的男子来说,二十七岁才有第一个孩子,已经算得上非常晚了,当时的朱元璋正在率兵攻打集庆,也就是咱们现在的南京。
听到这个好消息的朱元璋,那可是打仗的痛苦和劳累都一下子没了,跟吃了迈炫似的,那可是立马腰不酸腿不痛,能再打十座城的那种!
朱元璋还在一座山上刻下了八个大字“到此山者,不患无嗣。”足可见朱元璋的高兴。
朱标作为朱元璋的长子,从小就被朱元璋看作是自己的接班人,六岁时,朱元璋便安排了宋濂等人教授朱标知识,对朱标寄予厚望。
朱标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,朱标在这么多大儒名家的教导下,成长为了一个温和有礼,孝顺父母,友爱兄弟,又能治国安邦的完美继承人。
朱元璋为了的天下常年在外奔波,后面的弟弟们基本上都是朱标带大的,不是亲爹胜似亲爹,后面这些个皇子,比起朱元璋,甚至都更愿意听朱标的话。
公元1360年,咱们的明成祖Judy在南京出生了,作为老四,他爹是没时间管他的,这个时候的朱棣甚至连一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,是他最爱的母亲马皇后和哥哥朱标一手带着他长大。
龙凤十年,朱元璋自立为吴王,朱标也被立为吴王世子,之后朱元璋称帝,朱标也就顺便跟着父亲升了个级,从吴王世子,变成了大明的太子。
跟出生就有名字的大哥不同,朱元璋称帝的前一年,朱棣等几个后来出生的孩子才正式拥有了名字。
{孩子出生了不给取名字?}
{老朱忙着打仗呢!}
{果然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就是不一样!}
{朱标本身也很优秀好吧!}
{吴王?}
{老朱称帝之前竟然是吴王?}
{孙权有话要说!}
{朱标真的是最受重视的儿子!}
{朱元璋其实每个儿子都喜欢,就是喜欢的多少的问题。}
{朱元璋:我的心平等的分成了二十六份,每一份都爱着我的一个儿子!}
{好家伙,这什么海王发言!}
洪武三年,十岁的朱棣被封为了燕王,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封王的记录,而朱元璋分封诸子,就是想要他们镇守边疆,拱卫皇室。
至于朱元璋为什么不怕发生叛乱,这也很好理解,朱元璋虽然封了王,但是对于儿子们的权力都进行了制约,同时他也相信自家太子朱标,一定能够镇得住这些儿子。
朱棣年少时在宫中跟兄弟们一起长大,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,不仅接受了当时的大儒的文化教育,还被他们老爹要求穿麻鞋裹绑腿像士兵一样进行军事训练。
朱棣还被自家老父亲派到了老朱家的祖籍凤阳住了一段时间,据说是为了观察体会祖宗基业。
但我真的很想问,老朱家一家子贫农,当初连饭都吃不起了,老朱才去当了乞丐,这怎么看都看不出来凤阳有哪门子的祖宗基业吧。
不过,要不怎么说,只要你有能力,在哪都能得到成功呢!
朱棣之后又三次被老爹朱元璋派往凤阳,史载朱棣在凤阳时“民间细事,无不究知”。
凤阳的生活,让朱棣充分了解了百姓的生活,给他以后的治国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。
“一家子贫农?有多穷?详细说说呗欣欣小淑女!”刘邦兴致勃勃。
哎呀,他刘邦当初就是个小小的亭长,还是个流氓,他还以为自己的出身已经很低了,没想到这个朱元璋出身比他老刘还惨!
不过,欣欣小淑女的话也没错,老家有什么好看的!
他就从来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回到沛县,那个小穷地方,有什么好看的!
吕雉温柔的
第142章 永乐大帝5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